找到相关内容47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密教的渊源

    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即有佛陀听许持善咒治疗宿食不消、毒蛇、齿痛、腹痛等记载。佛在长阿卷十二大会经中,为了降伏诸天,结了数咒。佛在杂阿经卷九:二五二经,也向舍利弗说了毒蛇护身咒,可见,密咒的使用...否定神权,破斥方技之术,一切咒语术数之学,均非释尊所喜。  长阿经卷十四。二一“梵动经”所载:“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种种祈祷,无数方道,恐热于人,能聚能散...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951549.html
  • 佛陀之自然教育论

     ,今入何等禅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林中,入空三昧禅住。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禅住而坐禅,若诸比丘……当如是学(杂阿经卷  九、五十七页)佛陀当日园林教化之自然生活,...仁”,生机发育义,故需培养得宜。根是活的,能发展繁荣,充满活力。因此“人”需要教养,适当之教养,要适应根性之培养。花草树木得之于天地培养。雨露阳光,地润滋养,是亲切的,直接的相融,故人之教育也重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2756457.html
  • 佛陀的教育方法与理想

    ,没有固定的模式,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敦,因病予药。  大方顶王经和杂阿经卷十五描写佛陀能善知众病真情及病源,善知对症施治及杜绝复发的法药而被称为「大德医王”,敦乘法数卷七记载佛陀有七无碍辩:即捷辩、...女童及八十岁愚顽老翁说法的经过:玉耶女经与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分别记载了佛陀感化无礼泼妇及教导智慧弟子的事迹:大般湼盘经卷下记载了佛陀圆寂前尽心软诲外道而使其顿悟证果的故事:在善生经中,佛陀指出师长的...

    明 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2164633.html
  • 佛陀的启示读后

    真实义蕴。”(第四二页)看来我并未会错意。不过作者似乎并未清楚界定“五蕴”与“五取蕴”之间的差异。杂阿经卷第四(一0三)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说明。(参阅“佛光大藏经”之阿藏──杂阿经一(第一八三页)  简单说来,或可引用杂阿经卷第四(一0四)经:“……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同上)  由此可知,若于五阴有欲贪,即为五受阴(亦即五取蕴,二者乃异译同义...

    释开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3454615.html
  • 佛概念之研究与深思

    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 知所了知,所应修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远离息 尘垢,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杂阿经卷第四(40)) ...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Punbarika) 生,虽生 ────────────── 39.见于观音玄义卷上,大正34, PP.882-883 40.见于杂阿经卷...

    张 瑞 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946205.html
  • 业力智力与愿力

    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其中的“汝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范围已经缩小。《成佛之道偈颂》也说︰“始则直其见,次则净其行;足目两相成,能达于彼岸。”另《杂阿经卷第十一第...成佛所需的三大阿僧祇劫或百千万亿阿僧祇劫(N)几乎就变成零了,因此那不算什么了。(N ÷ ∞ ≒ 0 ——N代表任何有限数量,∞代表无限长的菩萨行)《杂阿经卷第二十八第七八八经》说“假使有世间,正见...

    陈参权

    |业力|愿力|大愿|禅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00390393907.html
  • 现代人如何学佛

    的宗教态度,这种态度与一般宗教的重信仰、重神力加被而不重自觉、自证、迥然不同。  在佛陀时代,“信”在修行、弘法中都没有重要地位,所谓拜佛像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杂阿经卷二十一有一段传神的记载:“...观察分析,找到佛陀正觉“缘起性空”的真义,应非难事。  四、三个根本原则  “缘起性空”可以借助杂阿经揭示的宇宙三大根本法则(即“三法则”)来解释,第一法印叫“诸行无常”,第二法印叫“诸法无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4340451.html
  • 原始佛教简介

    此有何义。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   (节录自杂阿经卷第十七(四七三))   当思维分析了「诸所有受悉皆是苦」之后,体认了「痛苦忧恼」是如何一层层...原始佛教简介  作者:直心   一、教义及经典    1. 经典:北传《杂阿经》以及南传《相应部》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历史又是三大宗教之中最为久远的,在漫长历史传承的演变当中,教义经由...

    直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447502.html
  • “根”在佛教中的意义

    其次为果修因而起精进(进根),次由精进而念住所缘(念根),复由忆持念力而心便得定(定根),心得定则能知如实之理(慧根)。[杂阿经卷二十六、增一阿经卷二十三、卷四十二、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六、大智度论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864913.html
  • 佛教的戒律观

    ^timoks!asam!vara 。此梵语通常译为波罗提木叉律仪,或别解脱律仪。波罗提木叉译为戒律之例,亦见于杂阿经卷二十五。又分别功德论卷一(大二五.三二上):‘此戒律藏者亦如是,非沙弥、清信...真赴日,于东大寺设戒坛授戒,并建立唐招提寺弘传戒律,戒律遂流传于日本。   我国与日本之佛典,用‘戒律’一语之例颇多。然在印度经律论中缺乏典据,亦不见其定义。如长阿卷十五种德经(大一.九六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0564960.html